中国四城市渐成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中心新风向标

来源:新华08  2011-07-04 10:00

  新华社上海7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桑彤 贾远琨)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具备怎样的实力才能助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华社和道琼斯8日在此间共同推出的全球首个“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均处于金融中心成长发展的繁荣区阶段,正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新风向标。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对全球45个国际金融中心成长发展能力的排名显示,中国的上海、香港和北京分别以87.43、84.25和83.00分,成为成长发展能力最强的前三位,深圳位居第10。

  通过对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的综合评价,国际金融中心成长发展指标划分为繁荣区、成熟区、起步区和崛起区四大区域。中国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四个城市均处于繁荣区阶段,其成长性显著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的金融中心,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新风向标。

  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而在这后危机时代各国不同的调控政策影响着各国经济复苏的进程。新兴市场中,中国以内需驱动走在了复苏的前端,引领着全球经济力量由西向东转移。

  “事实表明,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向东方尤其是中国转移,在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发展中,中国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且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表示。

  纵观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危机前的纽约和伦敦等西方金融中心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同资金的跨境流动有着巨大的关系。这种资金的跨境流动,同新兴国家生产依靠出口,发达国家消费依靠借贷的模式是分不开的。金融危机基本上宣告了这样的经济模式无法持久。

  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在谈到这种东西方转变时说:“现在最大的国际债权国都在亚洲,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家都在西方。金融中心的发展是依靠资产,而不是围绕着巨大的债务。”

  “中国的经济转型,将会带动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功能提升。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社会能否更有效地将中国的资本投资在生产和消费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表示,“由于国内无论是国家还是私人都拥有大量的储蓄,并且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的起点都相对较低,资本在国内的流动有很大的潜力。因此,相对纽约和伦敦等城市来说,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发展潜力大得多。”

  同时,中国城市在建设未来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还拥有一个重要优势,即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随着美元和欧元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地位的逐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今年6月22日,中国《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从上海、广东扩大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地域则不再受限。

  “不仅跨境贸易结算境内外试点地区扩大,人民币自由兑换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未来上海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将带动中国金融业的快速提升,许多机构都已看中了这其中的机会。”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原主席蔡洪平对新华社记者表示。

  事实上,今年初,汇丰的东进策略就已预示了未来金融城市的发展方向。2010年2月,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纪勤将他的办公室从伦敦迁至香港,标志着汇丰控股业务重心由西向东转移,专注于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及印度等地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境外金融机构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对人民币金融产品予以持续的关注。包括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的主管都表示,正研发包括结构性存款以及与外汇或债券挂钩的人民币投资产品。

  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高美懿还透露,希望人民币债券以及人民币保险产品能在年内推出。(完)

【责任编辑:彭桦】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